查看原文
其他

老赵说铜人:蹲踞铜人系列阐发之特型篇

老赵 乐艺会 2021-02-27
前言
原创不易,欢迎支持付费阅读



老赵说铜人系列

蹲踞铜人阐发之特型篇


在上次《老赵说铜人: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》、《老赵说铜人: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》二文中,我们已经阐述了蹲踞铜人的执物阐述,蹲踞铜人的发冠阐述,并阐明,蹲踞铜人的主体为明清时期,一类是斜坡形脑袋,手捧元宝。一类就是双手置膝盖位置的蹲踞童子。本期主要阐发蹲踞铜人中的一些特型。大家可以通过文下链接看到本系列中的两次前文。上两次分别说完了三个回合,六个回合,今天继续第十回合。

十回合


不少朋友热心帮我寻找铜人,在下在此一并致礼。有时候,会有朋友向我介绍所见的铜人,但是看后,觉得不是我们理解的铜人范畴。我们理解的铜人,主体范畴为挂件,因为是挂件,所以主体尺寸不会太大,一般不超过十厘米,七八厘米就已经算高个子了。所以,有些尺寸在十厘米之内,与挂件铜人造型类似,同样属于随身把玩性质的铜人,我们也列入范畴,何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,一是原本有挂,但是经过使用,磨损,使得挂(北方称为鼻儿)已经断裂,断裂之后,又经长期磨损,已经看不出挂的存在痕迹,完全因为同类的带挂的铜人的存在,才使得我们对磨损件的原样有了一个合理设想。第二,假设没有同类的带挂件的参照系,那么没有挂的铜人是否原先存在挂,就是一种猜测了。

正是因为收藏门类意义上的铜人,主体是挂件,尺寸太大的铜人,具有不一样的气质与铸造目的与不同功用,所以不是一类,所以,有的时候,朋友向我推荐一些铜人,尺寸不小,并非挂件,其中有些国外佛造像,也会经常被介绍来。最常见的是一手撑地,前凸后翘的非汉地佛教铜造像。有时也会有如下造型。(图片来源:网络)


但是,在尺寸不大的传统铜人挂件,与尺寸不小,不是挂件的铜佛造像之间,还有另外一种铜人,那就是,按照尺寸,五六厘米,背上有挂孔,从尺寸,挂孔来看,是标准的收藏铜人范畴,但是其眉眼,身体的造型趣味,却是异域的。见下图。(老赵藏品)




(老赵藏品)






你看,这个铜人具备如下特征:

1、肥壮,强调身体的自然的生理特征的夸张。不是汉地传统文化的含蓄

2、厚唇

3、斜飞倒三角形下白眼

4、手镯加脚镯

5、白毫相




这类铜人,按照实际收藏经验看。多出于四川、云贵一带。云贵川的铜人,主体就是蹲踞铜人,基本不见辽金铜人。这类铜人,与佛的关西十分密切。当然,整个作为收藏范畴的铜人与佛教供养的关西也是十分核心与紧密的。


在辽金铜人中,额头上带白毫相的铜人也是十分频繁常见。这是社会对佛相童子的一种祝福。但是明清蹲踞铜人中带白毫相的,还是不多的。所以这也是一种显著的特别的特征。


(老赵藏品)

(老赵藏品)


云贵川的蹲踞铜人与佛教的关联,还有一个更加让人难忘的实例,二十年前康馆长以前在北京古玩城开店的时候,我那时候去他店里玩,就看到一个明清蹲踞式样的铜人,两手抚膝盖,两腿弯曲,其他都如常见铜人,但是他带着一个佛造像的背光!而且蹲踞铜人整体上也比常见的蹲踞铜人要大一廓。大约十厘米左右,也沉。

根据回忆所还原的带背光蹲踞童子形态草图

康馆长是云南人,该件背光铜人也是云南出。由此我们可以合理揣测,云贵川地区,蹲踞铜人与佛教信阳的社会传播,有着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密切的关系。




十一回合


要说到以下这个奇特的蹲踞铜人,先要说一段故事。二十多年前,刚进入古玩圈,到处去扎市场,尤其是北方市场,北京去得最多,然后就是天津。

一次,那时候天津沈阳道也是行内的一个著名的所在,人气极旺,因为能淘到东西。
那天一早到沈阳道古玩市场,已经是人挤人的光景,先随意逛着,正好看见有哥们(后来据人说是老Q)在出售一堆铜印,好几个骆驼纽的北族率善归义,品相都是杠杠的,当时很喜欢,但是囊中羞涩,只好帮藏友大雾兄拿了一个品相不错的军曲侯印。遗憾而退。

逛了一遍,在一家店铺前站住了,因为看见一个从没见过的铜人。这个铜人蹲踞,但是最吸引人的地方,也是他与其他蹲踞铜人最大的区别是,他的右手(观众视觉的左侧)奇大无比,而且掌心反转在外,不但手势不合理,而且大拇指的位置按照正常人的生理状态也是反的。我一见,就觉得奇特可居,当时辽金铜人在北方也已经存在不少,但是大多数还是普通品种与面目不清为多。

店主出来搭话,他显然是看出我很喜欢这个铜人,他打断正要搭话报价的伙计,冲我说,六百!店主说六百的时候,自己也显得十分尴尬和不好意思,但是就是一付我知道你喜欢,我就要六百的样子。二十年前得六百,不是小数目。我有点不高兴,心想,你是看见我喜欢,就死咬高价。我到底是要呢,还是要呢?——只能要了,谁让东西稀罕呢?咬牙恨恨地拿下。见下图。





(老赵藏品)


这个铜人,眉眼品相都是不错的,按照之前我们总结的蹲踞铜人评判标准,脚趾清楚的即是精品,则此品也应属精品之列。但是一只突兀的完全与正常人手身体比例不相称的大手,既支撑了这类铜人的奇特性,也让此类铜人充满了谜团。

记得在复兴致远收藏论坛上,就此问题曾经发生过有益的讨论,一个有意思的发现竟然是:此类铜人的大手,应该是观音菩萨的抱他腰部的大手,此类铜人的原型,就是观音抱着童子的造型的一部分。

那么观音抱童子造像中的童子是怎么独立的呢?况且,此类大手铜人,存世不少,也并非个个都是从观音抱子造像上掰断,脱落而成,况且,大手童子北面大手处,也没有新断茬口,或老断痕迹。另外,重要的是,市场价值,观音抱童子的价值远远大于大手童子。

所以,第一,眼下的大手铜人不是观音抱子造像上脱落而成。而是批量浇铸而成,第二,此类大手铜人的大手。与观音反手抱童子的手型大小,反手姿势完全相同,所以,大手童子应该确认在造型上就是观音抱子的元素。而且,最有说服力的是,就算现在的大手铜人的那个大手,在北面没有新的断茬或者痕迹,但是在北面对应位置,多了一坨块状态,与左边由于手臂弯曲而天然造成的圆孔造成了鲜明的对比,一般蹲踞铜人的背面,大多形成一个对称的双孔。这就是曾经的断茬,在制模浇注过程中,留下的痕迹。

由此,目前我们看见的蹲踞大手铜人,固然是古代批量浇筑而成,而此类铜人的第一个元祖,很可能就是从观音抱童子铜造像上脱落、或者残破而索性打磨成一个独立件的。并以此为模,浇筑开来的。
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
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
此类大手铜人,一般明清为主。我们原先的分析是,从观音抱子铜造像中脱落,从此自立门户,成为一种新的蹲踞铜人的类别,存世量也竟然不在少数。那么一个残件的后裔。为什么能被后人频频鼓铸呢?频频鼓铸者,出于市场需求的旺盛,旺盛的市场需求,从逻辑上说,应该出于对观音保佑,观音求子的祈福与信仰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连云港赣榆区博物馆展品  周倜拍摄

连云港赣榆区博物馆展品  周倜拍摄


以上这个观音童子造像,虽然造型与常见有别,但是童子被抱拥,以及观音大手护佑童子的基本元素不变。

从逻辑上说,观音抱子的铜造像,尺寸过于大,无法随身伴随主人,而成为主人随时心念祈祷的载体,所以从观音求子组件上自立门户的大手蹲踞铜人。既带着观音的福泽,又用观音神性的大手,用来代表求子灵验,以与其他一般蹲踞铜人产生本质的区隔,本身就是男性童子,就是主人们希望求到的宝贝本身,如此一件获得观音神性加持,并彰显观音护佑之手的象征,本身就是可爱的求子对象的一个可随身悬挂的蹲踞大手铜人,于是受到社会追捧,而不断鼓铸了。


童子与(观音)大手的组合,童子与观音大手合作成一个特殊的福运符号,年代也许要比明代更远,大家请看以下一个元押(常富藏品)。





常先生藏品


同类网络资料


在这个元代八思巴文押记的图形上,赫然就是一个童子外加一个比他自己的小手来得大得多得一个大手。而这个大手得位置,在铜印上得位置,正好就是观音抱童子腰部得那个位置。

可见,至少在元代,观音所抱的童子,已经可以脱离观音造像的关联,而凭借着观音之手,而独自获得观音保佑生子的福佑含义了。




十二回合


以下两款,第一款双腿对称外翻,头部整体呈现方形特点,有一类明代铜人,存在将头部塑造成方形,至少是横向长方形的形态,也可以说是电视机形的头部。而且这类铜人所见大多为带橘红色的赭红铜色。颈部下挂锁明显,按膝盖的双手中,所执物体已经不明朗,按理,右手在膝盖处,应该持有如意头或莲蕾。



老赵藏品


相比较,以下这款就属于常见的竖向长方形的头部。可以称为水桶形的头部。各自对于造型的旨趣迥然有别。这类铜人所见大多为带浓咖啡的赭红铜色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水红铜。


老赵藏品





十三回合


联体是铜人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。早期草原文化中有联体铜人的存在,很多都是男女联体,多少有生殖崇拜的意味,也未必是挂件。人的形态,是否蹲踞也不明朗,至少是不明确的。

我们这里阐述的联体铜人,主要是指明清时期的蹲踞联体铜人。

以下这个属于年份不错的一个联体铜人。可以到明,整体状态是两人完全一样,没有性别与功能象征上的差别,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的赶脚。脸部眉眼使用简单的点状简化处理,两人都是蹲踞,双手弯曲按膝。双腿堆成向外。两手弯曲各自形成两个圆孔,两人并列,加上肩膀之间凑出的一个圆形孔,一共有五个圆孔。可以称为五环童子。应该是为了挂系所留。


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

    Preview the first 89% of the content for free.

   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